导读:德国孩子为什么如此独立、自律;美国孩子为什么如此自信,富有活力与创意;日本孩子为什么如此细腻与负责;犹太孩子为什么如此聪明、守信用、会理财……所有的问题都只有一个答案:教育。而在孩子婴幼儿时期,他们更多接受的是妈妈的教育。所以有人说: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。世界各国的妈妈在育儿时,到底有哪些真经呢?我们在学习她们的育儿妙方时,又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?
一提到德国,我们会想到严谨的德国人,宝马系列汽车、精密的仪器、先进的技术。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德国展馆里,靠所有观众呐喊才能转动的“动力之源”大金属球,陈列着众多来自德国的日常生活用品和与众不同的发明的“储藏室”,本着可持续使用的理念而设计的工作人员的衣服、建筑材料、供电系统等无不让我们惊叹。然而,德国馆并不只是严谨的发明,还有无数让孩子们爱不释手的游戏和玩具,滑梯、遥控游戏、德文歌曲卡拉OK,带给孩子们无限的乐趣……愉快的欢笑声在德国馆里回荡,处处透着严谨与和谐。不少人不禁好奇,创新和变革的德国人是怎样养孩子,教孩子的?
原来,德国的爸爸妈妈一直秉持“放养教育”的观点,认为:孩子是小花也是大树,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阳光、雨露,更需要在风雨中历练。对德国妈妈来说:与其喊破嗓子,不如做出样子。德国妈妈让孩子自由发展、任意玩耍,这样教孩子独立!他们从小就给孩子设立银行账户,送给他们账本,让他们从生活做起,培养储蓄意识,教孩子节约!他们犯了错,也要向孩子道歉,身体力行,教孩子宽容!总之,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,并且坚持到底的放养教育,让德国宝宝在碰撞中成长,而不是在呵护中长大,他们从小学会了做一个完整,独立,自立,自信的孩子。
再看美国,美国为何历经911恐怖袭击事件、校园强杀事件,依然屹立不倒,左右全球经济与政治局势,答案是教育。对美国妈妈来说,不宠不溺是教养的利器。她们尊重孩子,教孩子认识自己。并且认为,与其推着孩子前进,不如教他拥有自信。所以,你能发现美国的孩子,不管学习好坏、长得丑俊、高矮胖瘦,个个都是趾高气扬、活灵活现的,谁都觉得自己很特别,是个人物。他们自信,阳光,活力四射,爱自己,所以也能爱他人。
再比如日本,为什么日本的建筑、艺术、设计,其创意与细腻总是让世人耳目一新;为什么日本人即使面临311核灾,仍然如此井然有序;同样身为东方人,日本的街道为什么比较整洁,日本的孩子为什么比较有礼貌,日本人为什么比较遵守社会规范?答案仍然是教育。日本妈妈认为,孩子可以爱,但不能宠坏!与其给他一切,不如教他方法。日本妈妈让孩子自己背书包、自己走路上学,因为父母无法帮孩子背一辈子,这样教孩子负责任。她们对孩子的爱给一半,藏一半,因为孩子越早独立,长大越有能力,这样教孩子独立。她们认为乖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,团队合作比个人能力重要,让孩子玩“两人三脚”游戏,教孩子团队合作……
世界妈妈们提供给了我们许多的育儿妙方。但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哪种教育方式,其实最重要的是适合孩子。适合他的,才是最好的。教育要讲究“因材施教”。同样的教养方法,对不同国家的孩子不一定都适用,甚至对同一个家庭的不同性格的孩子也不一定都适用。
我们可以了解其他国家的好的育儿方法,但不要一味照搬,拿来就用。教育孩子,首先要了解孩子,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,这样才能有选择性地利用育儿经,采用最适合他的教养方式,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。